近日,锡林浩特市民族服饰制作第一期培训班在锡林郭勒云盛科技企业孵化园开班,吸引了众多传统工艺爱好者和从业者报名参与。


培训现场,老师穿梭于学员之间,耐心指导着每一个细节,从裁剪到缝制,手把手传授着服装制作的精髓。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缝制着自己的作品。

我一直很喜欢民族服饰,也很期待自己能做出一个漂亮的作品。我自己会一点点,一直想上个系统的培训班,提高一下自己的缝纫技术。感谢锡林浩特市民委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很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讲得特别好。
学员 苏日嘎


据了解,本次培训为期10天,共吸引了50余名民族服饰制作爱好者、从业人员和民间艺人参与。培训采用“理论讲解+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邀请业内资深教师授课,课程内容涵盖传统民族服饰的面料识别、色彩搭配、纹样运用及文化内涵解析,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民族服饰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同时,课程聚焦民族服饰产业现代化转型需求,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的融合技巧纳入课程,帮助学员实现从“传统手工艺人”到“现代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跃升,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

我们这次培训通过系统教学,让学员们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更深刻理解了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看到学员们从零基础到能独立完成作品,我们都感觉很欣慰,这次培训不仅延续了非遗技艺,更培养了新一代传承人,让民族服饰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培训老师 宝力格
今年,锡林浩特市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337万元,先后实施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采购设备项目、巴彦宝拉格苏木那仁宝拉格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采购设备项目等6个项目。截至目前,除了此次民族服饰制作第一期培训班之外,其余4个采购设备项目已完成,1个马奶精深加工项目正在推进。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就业的重要方式,锡林浩特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构建“产业带动+技能提升+就业增收”的良性发展模式的同时,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下一步,锡林浩特市将继续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不断优化帮扶措施,以技能赋能促就业创业,以文化传承助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增收渠道,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