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个坐落于大青山南麓的红色教育基地,是集参观教育、致敬缅怀、红色研学、国防教育、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旅游公园,以其丰富的文物陈列和生动的历史讲述,吸引着无数参观者前来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在大青山革命英烈展厅,68位革命烈士的照片静静陈列。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多松年烈士,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的创办者之一,牺牲时只有22岁;展馆内唯一的女性英烈巴增秀,在带领群众进行反“围剿”转移过程中因过度劳累而早产,最终牺牲;云晨光的队伍被国民党骑兵包围,寡不敌众,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年仅14岁……凝视这些年轻的面庞,聆听他们的事迹,每一位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也深刻体会到了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大青山革命历史展厅内,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磨损的公文包、泛黄的刊物、黑白的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浴血奋战的故事。在展厅中,一座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李井泉司令员率领的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不远万里,三战三捷,与蒙汉抗日游击队顺利会师的场景,这次会师揭开了大青山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成为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大青山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无数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如今,昔日的战场已变成绿树成荫的红色文化公园,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逢节假日,大批党员干部、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每年,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都会接待市民、游客15万人次以上。回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委员徐燕感慨道:“通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革命文物和一段段震撼人心的英烈事迹,我们深入了解了大青山的那段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继续传承不朽的革命精神。”
为了让红色历史更加鲜活,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近年来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馆内通过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虚拟展馆还原了多松年烈士的故居,全息影像技术让历史场景重现,歌剧《刘洪雄》、革命历史剧《多松年》让革命英烈故事深入人心。讲解员张雅钦说:“展馆为我们展现了完整的大青山抗战革命史,它时刻提醒我们,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历史的回声仿佛在耳边回荡。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融合了革命精神与时代使命,激励着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在这里,红色记忆永不褪色,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丨来源:青橙融媒(实习记者 贾璐)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