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枣庄市山亭区推动少年儿童关爱服务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20:0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4日讯 7月4日,记者从枣庄市妇联获悉,枣庄市山亭区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强化各方协同、汇聚关爱力量,通过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行动,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关爱服务,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织密立体式关爱网络,拓宽服务范围。以“干部示范+社会协同+阵地夯基”为抓手,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网络,推动关爱服务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一是高位推动促落实。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全区45名县级干部、7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各镇(街)党政正职率先结对困境儿童,形成“‘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示范效应。全区妇联系统专职干部全员争做“爱心妈妈”,形成争当“爱心妈妈”、携手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二是多元参与聚合力。创新“线上+线下”招募模式,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发布“爱心妈妈”倡议书,宣传“爱心妈妈”典型事迹,广泛吸引爱心人士参与活动;线下通过召开部署会、发布招募令等方式,吹响爱心集结号。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爱心妈妈”195名,结对困境儿童198名;联合爱心单位和企业为困境儿童捐赠棉服、书包等爱心礼包4000余份;持续开展“爱心妈妈续力行动”联合募捐活动,今年全区共组建88支爱心队伍,累计发动1916人次,共募集爱心资金75204.61元。三是阵地赋能夯基础。构建“区级驿站+镇(街)活动站+村居工作站”三级服务网络,形成覆盖全域、协同高效的关爱服务体系,为全区留守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目前,已累计建成“爱心妈妈驿站”10个,省级少儿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2个,留守儿童活动站、亲子阅读基地、家庭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等阵地48个。

构建分层次关爱模式,丰富服务形式。立足困境儿童需求差异化、服务精准化,探索“集体结对共建+个人精准结对”双轨并行的工作模式,推动关爱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一是“一对一”精准帮扶。发挥基层妇联“在身边”优势,组织村妇联主席、执委等集中排查辖区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跟进解决结对儿童需求。建立“1名爱心妈妈+1名困境儿童”常态结对机制,聚焦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需求,实施“5个一”行动,即一个拥抱、一句鼓励、一个微笑,用心选送一件礼物,陪伴孩子读一本书,切实把关爱服务融入日常、做在平常、抓在经常。二是“多对一”靶向施策。打造“单位+个人”双轨联动模式,机关企事业单位以“集体结对”形式帮扶困境儿童,真正把结对结到实处、帮扶帮到点上。三是“多对多”集体关爱。联动整合关爱资源创新实行一个爱心单位或组织结对一所学校的“单位结对学校”模式,以集体为单位开展关爱活动,拓宽儿童视野。通过普法宣传、安全知识宣讲等方式,引导儿童识别危险、防范校园霸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打造全周期关爱链条,提升服务质效。坚持将解决困境儿童现实困难与促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相结合,探索开展“10+N”系列活动,即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结合各自职能或特长以开展10项主题关爱服务活动为主,同时积极开展N项特色关爱服务活动,推动关爱服务从“物质兜底”向“全面赋能”转变。关爱内容多维度。聚焦儿童成长心理变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围绕生命和挫折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互动课堂,以实际行动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心理成长。依托全区48个关爱服务阵地,组织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宣讲、家庭教育讲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220余场次。关爱时间增温度。紧扣“寒暑假”“学雷锋纪念日”“六一”等时间节点,常态化提供思想引导、情绪疏导、学业辅导、安全守护等关爱服务。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开学第一课”互动课堂、“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10余场次,切实做到“节点有温度、日常有关怀”。关爱服务提准度。建立“岗前培训+定期赋能”机制,开展“爱心妈妈”赋能专题培训26场次,与家庭教育骨干培训、“幸福护航”心理健康呵护行动等相结合,推动关爱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布《爱心妈妈关爱工作温馨提示》,明确服务边界、沟通准则,规范情感距离和帮扶方式,确保关爱“有边界、不越界”。

闪电新闻记者 李永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