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盯屏幕就发酸,打工人的“干眼”有救了! 深圳首发睑板腺疏通“神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6:44: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全球首个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治疗的创新药物——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在深圳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近日,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成功开具全市首张处方,为长期受睑板腺堵塞困扰的干眼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眼睛“天然保湿阀”为何频频失灵?

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眼睑边缘的皮脂腺,也是人体最大的油脂分泌腺体之一。人体的泪液并不是单纯的水分,而是由水液层、蛋白层和油脂层共同构成的复合结构。其中,睑板腺分泌的油脂覆盖在泪膜表面,如同给眼睛盖上一层“保鲜膜”,能有效减少泪液蒸发,维持眼球湿润。

然而,当睑板腺因各种原因出现功能障碍时,这一保湿系统便会失衡。临床研究表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为睑板腺导管阻塞、脂质分泌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蒸发过快,进而引发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若长期未得到有效干预,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角膜病变,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损害。

“睑板腺功能障碍不仅是干眼的高发诱因,更是‘元凶’之一。”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专家介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69%-86%的干眼患者同时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加重以及电子屏幕使用时间的延长,我国干眼发病率已攀升至21%-30%(《中国干眼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相当于每5人中就有1人受此困扰。

创新药物让“无药可用”变成精准治疗

长期以来,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主要依赖物理手段,如热敷、睑缘清洁、睑板腺按摩等。《中国睑板腺功能障碍专家共识:诊断和治疗(2023年)》指出,此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MGD的专属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坚持繁琐的物理治疗,效果有限且依从性较差。

此次落地深圳的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是全球首个通过无水技术开发、专门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创新药物。该药物基于全球唯一的无水眼药递送技术平台研发,核心成分为100%全氟己基辛烷,不含油脂、表面活性剂及防腐剂等传统赋形剂,安全性更高。

专家解释,创新药物作用机制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药物成分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滴入眼表后能迅速扩散并紧密附着于泪膜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疏水层,既能抑制泪液蒸发,又能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另一方面,其强疏水性与高亲油性特性可直接作用于阻塞的睑板腺,溶解导管内的沉积脂质,疏通腺体开口,同时补充非极性油脂成分,增加泪膜厚度、改善睑脂分泌质量,从根源上解决相关问题。

该药物在使用便利性上也实现了突破。传统滴眼液因含水及防腐剂,开封后通常仅能使用4周,而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因无水配方且不含防腐剂,可在整个有效期内持续安全使用,大幅降低了患者对药物变质或刺激性的顾虑。

“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干眼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少的操作负担和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专家表示,首张处方的开具标志着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正式进入“药物+物理”联合干预的新阶段。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