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⑧丨董文英家书中的家国情怀与军人担当——“我为抗日军人,负有保卫神圣领土责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5:17:00    

每一封泛黄的书信,都是时光的切片。当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字迹,我们仿佛能听见八十多年前的枪炮与呐喊,看见滇缅公路上的烽烟与马蹄。


云南,这片曾作为中国抗战坚实大后方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抗日将士的遗书里,“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悲壮誓言力透纸背;爱国志士的手札里,奋勇杀敌、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抗日县长那封不卑不亢的特殊回信,字字千钧,尽显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这些散落在书信里的记忆碎片,是历史低沉的私语,更是民族不屈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


云新闻联合云南省档案馆推出“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特别策划,从尘封的纸张里回望滇西抗战,在字里行间触摸那段永不褪色的热血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今天我们来看抗日英雄董文英给家人写的一封家书。

现奉令守卫台儿庄东翼的湖山、窝山阵地,虽尚未接敌,但连日归来,我军官兵已伤亡多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为抗日军人,负有保卫神圣领土责任。此为我与阵地共存亡,报效国家,竟素志之时也。我若为国牺牲,身无长物,家中所遗什物,悉归茂莲。盼善抚儿以吾志,勿过分悲戚,善自珍摄。炮火连天,不暇详嘱……

——董文英烈士致其妻贺茂莲家书(节选)


在董文英殉国前几日,董文英给家人写了这一封家书,也成为了给妻子留下的遗言。从这封短信中,不仅可以读到董文英为抗战牺牲的决心和志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抗日军人,负有保卫我神圣领土重任,此为我与阵地共存亡报效国家,竟素志之时也”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壮人胸怀,也充分体现了董文英为人夫为人父平实的一面:“我如为国牺牲,身无长物,家中所遗什物悉归茂莲,盼善抚子儿以继吾志,勿过分悲戚,善自珍摄取,炮火连天,不暇详嘱。”既有对自己死后事的安排和对妻子的关爱照顾和叮嘱的一片真情,也有希望儿子日后长大成人继承父志,报效国家的一片爱意和殷殷期望。

董文英,字茂才,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德胜干沟村人。17岁应募在滇军服役,作战英勇,晋升排长。民国11年(1922)回云县招募家乡子弟兵。后被保送入成都讲武分校步兵科,毕业后回云南,在近卫四团朱旭部任连长,屡建战功。民国22年,再度回云县招募新兵,在大理编入第十路军第一旅任营长。民国25年升团长。七七事变后,抗日军兴,董文英任国民党陆军滇军第六十军182师1078团团长,奉令出征抗日,后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民国27年(1938)部队在湖北孝感花园整训,董文英参加珞珈山军官训练团。于4月初接到家信,知其父董福田不幸病逝,悲痛万分,但忠孝不能两全,只能在驻地设灵哀悼。4月,台儿庄战役开始,董所部奉命守湖山、窝山一带,战事十分激烈。董文英坚守阵地,并伺机反击,血战十余日,敌军终未得逞。日军在飞机、重炮和战车的掩护下发起了一次次的强攻,阵地硝烟弥漫,弹片乱飞,山坡被炸得千疮百孔,一片狼藉。董文英沉着指挥,一边加强火力坚守阵地,一边伺机反击,打得日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日军不但没有攻下山头,反而损兵折将,伤亡惨重。狡猾的日寇让伪军在朦胧夜色中偷偷地尾随董团,并命令少数伪军穿上我牺牲士兵的军服混入军中。

27日,团指挥所突起枪声,董文英连忙下令部队肃剿攻入团部的伪军。此时,日军的后续大部队源源不断涌来,里应外合,很快占领了团指挥所,而且以指挥所作为据点,居高临下,攻击董团。万分危急中,董文英率领5连反复冲向指挥所,均被敌人的强大火力压制。2营营长张言谨见董团长的左手小指被子弹击穿,流血不止,请求他下阵地包扎。董文英说:“在这种关键时刻,如果我下了阵地,军心会动摇,我决不能离开!头可断,血可流,要是阵地拿不回来,我誓与阵地共存亡!”在激烈的冲杀中,2营张营长胸部中弹,董文英派人将他送往后方治疗,自己又同日军展开拼杀,发起了冲锋。敌人的一排子弹打来,击中了董文英的头部,他壮烈牺牲于湖山阵地前沿。

1939年云南省政府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会上滇军六十军军长卢汉致送挽联“英灵显千古,智勇冠三军”,高度评价董文英的英勇殉国。

1984年8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董文英为革命烈士。

这穿越烽火的铮铮誓言

今日读来依旧字字千钧

它不仅是一位年轻军官的决绝

更浓缩了在那个存亡之际

整个民族用血肉筑起长城的不屈脊梁与家国情怀

英雄虽逝,精神长存

这份重于泰山的责任与担当

至今仍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云南省档案馆 联合出品

编辑:李颖(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