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智协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7 06:56:00    

工信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2%,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正加快推进。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钢铁、有色、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制造业数智化水平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以数智化协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实施路径逐渐清晰,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步入“快车道”。在国家层面,《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有力促进了制造业综合实力和数智化水平提升。在地方层面,各地不断深化“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换芯升级”。例如,福建省将两化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与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升级、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有机结合,目前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达到71.8%。又如,江苏省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举,以传统产业焕新工程为抓手,引导传统产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力争到2027年底,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车间改造。

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增强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例如,有的企业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后,技术图纸可直接传到供应商的生产线,带动多家供应商数字化;有的企业通过创建数据大脑,研发版型、工艺等数据库,以数据驱动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定制产品的成本降至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不过,当前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在顶层设计、要素流通、企业认知以及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例如,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把数智化转型等同于购买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数智化的标准化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对数智化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接下来,还应多措并举、靶向发力,力促传统制造业数智化改造升级。

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政策体系,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资源向制造业倾斜,使相关政策发挥“1+1>2”的作用。将政策因素内化到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成本收益决策中,为企业构建愿意转、敢于转的激励机制。构建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和保护机制,助力制造业数据驱动和智能运营深度融合。

优化资源供给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通过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因地制宜为制造业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金融支持与服务,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以产学合作协同培育具备数智技术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广泛聚集相关领域专家打造数智化专家智库,提供专业和智力要素支持。

明晰成效考核指标。提升数智化协同的标准化水平是引领制造业改造升级的重要抓手。标准化、数智化“两化”协同是完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效实践路径。建立以国家标准为引领的制造业数智化协同水平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实时动态评估。为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广泛调研,结合公开数据,多维度综合评价。充分发挥成效考核“晴雨表”和“指挥棒”作用,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以评促强,推动制造业数智化协同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江晓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