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岩周刊|告别“万能”社区:一份清单引发的基层嬗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5:15: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张莎

前些年,“小马拉大车”是许多乡镇(街道)干部的共同感触:上级部门派下的任务越来越多,许多工作超出了基层的能力和权限,让干部们不堪重负。

变化始于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自2024年2月以来,在先行试点基础上,全国3.8万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旨在为基层减负、赋能,破解权责不清、负担过重的沉疴。

这份清单从三个维度为基层工作划定了清晰边界:明确街道乡镇主责主业的“基本履职事项清单”、厘清协助配合责任的“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以及将基层接不住、管不了的事项“物归原主”的“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

那么,这份清单究竟给基层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访重庆多个街镇社区,从基层的三个故事中感受清单落地后的实效与温情。

社区工作者照单履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暖心上门”

九月的重庆,暑热渐退。在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周虹宇没有像往年那样奔波于一栋栋居民楼之间,而是耐心地陪着九旬独居老人张元玉聊家常。老人笑眯眯地说:“现在小周经常来看我,不像以前总是匆匆忙忙打个电话就挂了。”

基层工作发生可喜变化,背后是全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全面编制完成并落地见效。

“从7月开始,公租房保障对象的入户巡查我们不用参加了,终于能喘口气了。”周虹宇语气中透着久违的轻松。

美丽阳光家园是沙坪坝区一大型公租房小区,32栋住宅楼里住着1.5万余户、3.7万余人。曾经,对公租房保障对象的管理可谓“多头治水”:区住建委、街道、社区、物业多方参与,职能交叉、多头指挥。居民办事常常“找不对人”,社区干部也疲于应付各种事务。

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网格员组织居民开展网格议事会。由受访单位供图

6月底,随着沙坪坝区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完成,以及公租房管理数字赋能工作持续推进,全市“公租房智管系统”实现深度融合,9个部门、13类数据壁垒被打通,户籍、婚姻、社保、住房等信息皆可在线一键核验,实现“基层跑腿”到“数据跑路”转变——公租房入户巡查不再需要社区全程参与,社区只需偶尔派一人配合巡查即可。

社区解放出来的人力,如今投入到居民真正需要的地方。周虹宇负责22栋楼、474户居民,“以前一大早、下班后、晚上都得入户进行资格核查,还要负责网格内的政策宣传、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人员关怀,根本忙不过来。”她表示,现在自己不再参与公租房对象的统一走访,而把更多时间用来关心像张元玉这样的独居老人。

“以前打电话像走过场,老人直接说‘别打了’。”周虹宇笑着说,“现在我们能慢慢唠家常,见到老人在外遛弯也能多聊会儿,老人买了菜还能帮着搭把手。”说话间,她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小周啊,我避暑回来了。”

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后,美丽阳光家园社区增设楼梯扶手。由受访单位供图

“网格议事会”转型则更让人欣喜。社区党委书记马千里还记得,上半年召开“网格议事会”,网格员时间紧张、居民参与度低,“到场居民寥寥无几,议事会时常‘冷场’”。7月以来,社区腾出人力,到居民中充分动员,每场议事会能吸引20多位居民,大家畅聊近一小时。仅近期又从居民中间收集到64条建议,已落实35件。

说话间,马千里带记者来到该小区3号门。这里通往公交站和菜市场,有一处近20级的阶梯,坡度较陡。“有居民反映老年人行走不便,我们在一周内就在阶梯中间加装了不锈钢扶手。”他指着新安装的扶手说,“事情虽小,但诉求回应快,老百姓看得见。”

沙坪坝区委编办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该区各镇街编制履职事项平均数为304项,其中基本履职103项、配合履职97项、上级收回104项。区住建委住房保障中心科长陈葛表示,清单制度不只是做减法,更是对基层职能的重新梳理和定位,“现在区级部门牵头更主动,镇街配合更精准,服务管理的颗粒度更细,老百姓体验感、获得感更强。”

马千里说,如今在社区,基层工作者80%的时间用于服务居民,只有20%处理日常事务。社区推出了文明换享家活动、老年大学课程扩展、独居老人常态化走访等特色服务,“履职事项清单出台之前,我们做事心里没数。现在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不用做什么,也有精力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

专业检查交给专业人士,基层“表哥”“表姐”抽身服务群众

9月8日,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郭易不再为辖区的电梯安全检查发愁。他轻快地走在社区里,耐心倾听居民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意见。“以前看到电梯就头疼,我们真的看不懂、也查不透啊!”他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该谁管、怎么管,履职事项清单上写得明明白白。”

郭易解释说,过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安全监督检查事项由街道负责,20多部电梯从建设过程到加装后的移交,都需要街道干部全程监督。“我们不专业,只能浮于表面看看有没有明显安全问题。”郭易坦言,“电梯安全监管这件事责任重大,但心里却没底。”

随着渝中区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完成,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电梯安全监督这些专业性强的事项被列入“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明确由区住建委建管中心负责。

2025年7月22日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组织区级相关部门、辖区居民就电梯加装事宜进行院坝会。由收方单位供图

郭易见到,电梯检修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很快就能看出问题:廊桥承载力是否达标、防火涂料涂刷是否均匀、护栏是否落地……“这些安全监管的专业细节,交给专业人士更托底。”他感慨道。

如今,街道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电梯加装前期立项和事关加装电梯的居民矛盾纠纷化解中。今年以来,上清寺街道已有四五部电梯顺利加装,工期平均缩短一至两个月,居民得以更早享受电梯带来的出行便利。

事务性工作量“瘦身”,显著体现在数据报送上。过去,基层工作者常被称为“表哥”“表姐”,同一数据多个部门重复收集,上清寺街道有时月均报表高达100余张。现在,通过“一表通”系统,实现了数据即报即采、随看随查,街道报表数量压减64%,月均减少至37张。

更重要的是,街道从事报表填报的人员从40余人降至8-12人,释放近30名干部的工作力量。他们走出办公室,走上街面,把更多时间用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上。

街道党的建设办公室干部谢亦馨就是其中之一。她从繁琐的报表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开展双网格圈群信息处置,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截至目前,街道辖区“民呼我为”居民满意度上升至96%。

家住美专校社区上大田湾81号的李孃孃最有感触。不久前,一棵大树倒塌导致片区停电,从打电话到恢复供电总共不到半小时。“以前维修可没这么快,现在街道社区反应特别快,还专门打电话回访我们用电是否正常,真是贴心!”

“是制度机制创新,给了我们‘松绑’的底气。”郭易说,“现在有了明确的履职事项清单,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清二楚,也敢于对不该街道和社区承担的工作说‘不’了。”

基层阵地墙面清爽、标准规范,巧做“加减法”提升服务效能

9月9日,在潼南区太安镇蛇形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夏先福拿着女儿的资料来办理中高职学生“雨露计划”补贴。一进门就感觉不一样了:原先墙上“琳琅满目”的制度牌大为减少,大厅清爽整洁,标注有“困难帮扶”的办事窗口一目了然。

不巧的是,负责这项业务的村干部正在村里宣传政策。夏先福心里一沉,以为这趟白跑了。这时,其他窗口的村干部主动迎上来,审核材料后立即电话联系同事,现场就把业务办妥了。夏先福笑着开玩笑,“我以为要下回再来呢。”

这一变化,源自潼南区推进的村(社区)阵地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太安镇党委组织委员李镜伊坦言:“以前村干部各管一摊,专人不在业务就办不了。另外,有些部门和单位想挂牌就挂牌,基层阵地乱哄哄,群众意见大。”

潼南区委组织部也在今年初调研时发现,村(社区)“滥挂牌”现象反弹,党群服务中心脏乱差、日常管理混乱等问题制约基层工作效能。“一块块牌子不仅影响整体形象,还额外增加工作量。”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群众在潼南区太安镇蛇形村党群服务中心咨询事项。由受访单位供图

清理“滥挂牌”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理清职责、规范流程,为基层卸下形式主义的“包袱”。

他表示,该区将整治“滥挂牌”与编制镇街履职事项清单工作紧密结合。一方面做减法,清理不必要的牌子和事务;另一方面做加法,明确该做什么、做的标准是什么,指导镇街对现有事项全面梳理。

数据显示,目前潼南区各镇街履职事项平均数为313项,其中基本履职102项、配合履职84项、上级收回127项。基本履职事项中,立足法律法规统一明确99项共性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中,上级部门职责与镇街配合职责划分清晰,形成工作闭环;上级部门收回事项中,将镇街不该做、做不了、不合理的考核评比等事项应收尽收。

夕阳西下,蛇形村党群服务中心依然忙碌。村干部们严格落实“首问首接”“谁受理、谁跟进、谁反馈”制度,以“一站式”服务高效办理群众诉求;围绕议事决策、集体经济发展等细化10多项制度,推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程序更规范、监督更有力。

“如今,基层工作者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谋划发展。”李镜伊说,这“一增一减”带来的是基层工作生态的重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持续提升。

原稿点击:红岩周刊|告别“万能”社区:一份清单引发的基层嬗变-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