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刻认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0:13:00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已成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位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党中央关于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2025年4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开幕,展会聚焦智能终端、光电显示、人工智能、大数据存储、基础元器件、低空经济等前沿重点领域,吸引了超千家企业参展。图为开幕当日,观众在观看人形机器人展示。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经济发展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过上好日子,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动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也有反作用。只有消费增加,市场需求扩大,才能带动生产上升,促进可分配的总额扩大,从而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进一步扩大,引导生产继续上升,形成以“消费促进生产、生产满足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国民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更加协调和平衡,我国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城镇工人工资,从而扩大消费品市场,为轻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制造业的发展高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从一个工业落后国家快速成长为工业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再到本世纪的移动电话、计算机和汽车成为消费新宠,持续推动消费长时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为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显著增长,数字、电子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我国已连续十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现阶段,在“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投资扩张遇到了明显瓶颈,传统的“铁公基”建设投资高峰已过,新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基建还不足以补上缺口,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结构转型,投资从着力扩大规模转向更加注重提高效益阶段。同时,外部需求面临较大挑战,我国逐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局面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是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关键。

  但必须看到,近年来消费这个“主动力”出现了明显波动,消费不振成为突出矛盾,消费增速已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2024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但消费增速仍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25.2%,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30.3%,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可持续的,2008年以来很少有年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对外贸易等造成更大冲击,特别是近期美国公然对我征收高额关税,外需不确定性增大。所以,我们要增强大力提振消费的紧迫感,加快补齐消费短板,弥补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缺口,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详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文章《切实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策划:黎海华 审核:王兆斌 监制:牛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