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诗意锦绣太原28 自在随心居并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20:08:00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

携挈共过芳草渡,登临齐凭绿杨楼。

庭前蛱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

——薛 能《并州》

薛能作为晚唐诗人,其诗歌少有表露远大社会理想或关心民生疾苦的内容,也不多见深刻的人生感慨,既没有体现儒家正统思想,也不符诗言志、温柔敦厚的传统。正因如此,他的诗歌至今仍有非议。然而,其诗歌与众不同的风格,让人看到一个情感丰沛、个性鲜明的薛能。尤其是及第前的青年薛能,喜怒形于色,自在随心。这首《并州》便是其青年时期居于并州时所作。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青年时期,薛能虽“流落”至并州,却不见苦闷消沉,而是主动适应当下、享受当下。将“自己和心爱之人”与“司马相如和文君”作比,将自己的裘衣脱下,送给心爱的“文君”。“取次”意为随便、不受拘束之意,也凸显了诗人随性、不羁的人物性格。再忆起当时,皆是与心悦之人结伴而游的幸福场景——是“携挈共过芳草渡,登临齐凭绿杨楼”,也是“庭前蛱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从渡口到楼阁,从庭前到屋内,由远及近,有动有静,搭配得恰到好处。这四句既是对两人浪漫过往的描述,也是对并州安稳惬意生活风貌的反映,俨然一幅小小的并州风俗图。诗人与心爱之人相互扶持着乘船通过芳草如茵的渡口,一起登高倚靠在绿柳掩合的楼台边,一起在庭院内看飞舞的蝴蝶,一起整夜不眠地在床头玩着樗蒲(唐代一种棋牌类游戏),好不浪漫,好不恣意。“芳草渡”“绿杨楼”等意象的使用,语言之生动,意境之美好,不仅让诗歌更具画面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并州自然美景的喜爱。

“坊号偃松人在否”,以询问偃松坊的人是否还在的方式,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的人和事物的牵挂和怀念。再一句“饼炉南畔曲西头”则具体描写了记忆中“偃松坊”的地址,是饼炉所在的南畔、弯曲小溪的西头,整个描写既有强烈的画面感,也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味,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深深眷恋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并州是唐代重要的军事、商业重镇,文化氛围浓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人在并州的生活经历无疑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而《并州》也不仅是一首追忆浪漫过往、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研究唐代时期并州地理风貌、民生生活的重要资料,值得更多关注与品读。


并州新闻 刘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