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天津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4.5%,持续推动租赁保理及标志区项目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7 14:4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

5月1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走深走实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主题新闻发布会。

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唐力介绍,自2015年6月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十年来,天津金融业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存款、贷款规模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量级,金融业增加值由2014年的1390亿元增至2024年的2565亿元,增长84.5%,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14年的8.8%增至2024年的14.2%。

唐力表示,下一步,天津金融系统将充分利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领域资金供给。强化协同机制,深化三地新一轮金融合作协议落实,形成共建共享“一盘棋”。

持续推动租赁和保理行业创新发展

天津市作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商业保理之都,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业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未来,天津市在推动特色金融创新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一级巡视员黎红表示,目前,天津市率先探索推出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绿色租赁等数十种新的业务模式,开展了司法、外汇、海关等多方面创新试点,出台国内首个绿色租赁和绿色保理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2024年末,融资租赁(含金融租赁)资产规模超2.3万亿元,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业务全国占比90%以上,商业保理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保理融资款余额超2500亿元,保持全国领先优势。租赁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资产余额576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绿色租赁资产余额5574亿元,同比增长16%。

下一步,天津市将持续推动租赁和保理行业创新发展。在融资租赁方面,重点打造飞机租赁、船舶租赁、出口租赁离岸贸易三大世界级租赁中心。有力有序推动融资租赁服务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直接租赁规模。充分发挥全国性新能源设施租赁中心和全国首个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团体标准作用,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扩大绿色租赁资产规模。拓展“绿租云”平台功能,推动东疆综合保税区高标准建设绿色租赁高质量发展区。

在商业保理方面,通过政策创新、科技赋能与生态构建,在绿色保理、国际保理、供应链协同、技术赋能与服务模式升级等领域持续用力,重塑行业发展新图景,提升央企、国企和知名民企等背景优质商业保理机构集聚效应,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打造11个大类标志性项目

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建华介绍,202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方案》,明确提出在和平区、河西区、东疆综保区、经开区的相关区域,根据产业特点分别打造金融历史文化区、金融发展活力区、租赁创新示范区、产业金融发展区等四个金融集聚标志区。

目前,在和平金融历史文化区,整体运营“泰安道5号”,打造天津金融展示中心和金融机构服务中心。在河西金融发展活力区,建成金创区实体展示中心和城市会客厅,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鑫银大厦、中银大厦等税收超亿元楼宇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引领。在东疆租赁创新示范区,相继落地全球第一大飞机租赁公司中国区域总部等项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疆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599家,总资产达1.28万亿元。在“于响”产业金融发展区,相继落地华电、华能等金融类项目,澳洲跨境金融服务机构中国总部成功落户。

2025年,为接续推动标志区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将组织各标志区调研确定起步区载体群、金融业生态圈、基金产业群、金融主题及特色楼宇、绿色租赁、REITs以及数字金融等11个大类标志性项目,聚焦重点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上述项目均在推进中,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平金融历史文化区正在盘活提升“太原道8号”,打造文化商业综合体;河西金融发展活力区举办首届REITs高端论坛;东疆租赁创新示范区的绿色租赁团体标准正式升级为京津冀三地团体标准;“于响”产业金融发展区引入京东集团重组捷信消费金融,实现存量金融牌照有效盘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