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35年有望达7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9:04:00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正持续扩招本科,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增。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瞿振元,1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透露:根据规划与测算,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大众化发展到了今天普及化的高度,毛入学率达到60.2%,未来10年间可再提升约10个百分点,有望在2035年达到70%以上。

当然,若横向比对,目前美、英、德、法、日、韩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处于或高于这一水平。客观而言,从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看,我国每十万人中的本科生在校人数约1460人,这个数量如在2035年时达到2000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属于这些国家当今的中位数水平。

“高等教育毛入学作为民众接受高等教育可获得性的表现,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大小,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数。”在强国之路与“双一流”建设模式创新研讨中,瞿振元坦陈,对于我们14亿人口的大国,对于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到2035年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作为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曾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的任友群表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深层次结构调整,在适龄入学人口上,学前教育人口已在2020年达峰,小学学龄人口已在2023年达峰,初中学龄人口预计在2026年达峰,高等教育人口则在2032年左右达峰。

面对加入研讨的北大、清华、华东师大、厦大、上海教科院等专家学者,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认为,未来8到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期,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扩容周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以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再创新高的1222万人为例,预计应届生将在1600万到1700万人这一水平上“迎峰”。

不过,十年之内增至好几千万的高校在校生,与之直接关联的教师资源能否跟上节奏,确保人才培养的量质匹配?任友群直言,从高等教育学生与教师之比看,我国“生师比”为17.5:1,欧盟成员国为15:1,美国顶尖大学均为8:1以下。不难发现,按更高更优的生师比计算,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也面临相应的百万级扩容。

在沪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上海师大校长、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管委会主任袁雯表示,据统计,我国本科师范院校占本科高校9.8%,而本科师范院校在“双一流”高校中的占比还只有6.8%。同时,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而言,因研究生推免名额所限,师范生的长周期培养受到制约,存在一定深造瓶颈。

“针对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上海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实施‘一校一策’分类发展。”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表示,其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突出面向国家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战略急需人才;应用型高校突出面向行业产业办学、构建需求主导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艺体等特色型高校则突出服务对应行业,培养专业化人才。

原标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十年内将再提升10个百分点,生师之比能否跟上扩容节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