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外第二大短剧市场:有人$10万成本赚$500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1:26:00    

文|DataEye研究院

据DataEye研究院预估,今年上半年,日本短剧市场收入超7000万美元,是海外短剧收入第二大市场。

在这一市场热度下,不仅有字节、中文在线等中国厂商加码布局,日本本土的各大平台与电视台也纷纷加速进场。

当前日本短剧市场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与去年相比又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近日,DataEye短剧观察专访了和雅文化CEO金光国,其公司自2024年初投身短剧制作以来,已完成超30部短剧的制作,其中爆款作品《大富豪のバツイチ孫娘》全球充值金额突破500万美元。

金光国指出,日本本土厂商目前仍处于短剧布局的初期阶段,对短剧的理解尚未深入。核心问题在于,当前日本的制作环境与体制尚未适配短剧模式,仍是在长剧体系框架下开展短剧业务,这直接导致制作成本相对偏高。

从市场拍摄需求来看,2025年5月起,中国厂商对日本短剧的拍摄需求量出现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头部平台需求缩减,而背后的核心原因则是缺乏新爆款作品支撑市场信心。

演员薪酬上,今年日本短剧演员的薪酬有所上涨,这与越来越多优秀演员加入短剧行业密切相关。不过目前来看,日本演员成本在整部短剧的总成本中占比并不算高,约为30%左右。

题材层面,当前日本短剧剧本中由小说、漫画等IP改编的作品占比不高。尽管日本拥有丰富的IP资源,但行业在将这些IP高效、高质量地转化为短剧的经验和能力上仍显欠缺。许多IP方因缺乏短剧版权授权经验,对版权授权持谨慎态度,这也制约了IP改编类短剧的发展。

针对国内近期备受关注的动态漫赛道,金光国透露,今年下半年,公司将全力以赴发力漫剧领域,计划至少推出50部作品,依旧主攻日韩市场。同时,公司还将引入大量短剧、漫剧内容到日韩市场发行。

以下是采访实录整理:

一、日本短剧市场整体概况

DataEye短剧观察:今年日本短剧市场的拍摄需求有变化吗?是增长还是下降了?

金光国:从5月开始,中国厂商对日本短剧的拍摄需求量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头部平台需求减少。背后的核心原因是缺乏新爆款作品支撑市场信心——爆款逻辑在这个领域里太重要了。自去年10月我们的《大富豪のバツイチ孫娘》(百万富翁的离婚孙女)成为爆款后,未再出现同等量级的新爆款。虽然之前拍的剧销售情况还算不错,比翻译剧好很多,但实际表现没达到平台自制剧的预期,所以大家现在都变得很谨慎,相关的拍摄计划暂时可能就停下来了。

不过我们也在积极尝试突破,目前刚和ShortMax联合出品了一部短剧,是拿日本本土的爆款漫画IP《スピード婚~若き社長との契約~》(闪婚契约妻)改编的的同名短剧,目标就是做出新的爆款IP。

DataEye短剧观察:日本市场爆款剧的标准是什么?

金光国:目前在日本市场,短剧的充值金额能达到300多万美金,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可归为中爆款;当下卖得最好的爆款剧充值金额能达到500多万美金。

DataEye短剧观察:日本的本土剧有在国内拍摄的吗?

金光国:目前这种情况比较少。北美因拍摄成本高,海外本土剧到国内拍摄的模式是可行的,但日本拍摄成本相对没那么高。另外,日本本土短剧的拍摄量本身不足——若仅拍摄一两部剧,调动大量人员到国内拍摄并不现实;不过要是未来拍摄量能起来,这种模式或许可以考虑。

DataEye短剧观察:在日本拍摄一部短剧的成本大概是多少?拍摄周期通常为多久?

金光国:单部短剧拍摄成本大概在10万到12万美金,拍摄周期一般为七八天。

DataEye短剧观察:现在日本本土剧的年产量大概是多少部?

金光国:日本本土剧年产量能达到二三百部就算不错了,大概对应到每个月约20部左右。不过目前拍摄量比年初下降不少,我们年初时每个月能拍四五部,现在每个月也就拍一两部。

虽然国内平台的需求稍显疲软,但日本的电视台、平台属于慢热型,布局更具计划性。目前我们的业务重心已更多转向日本本土合作方,在国内平台需求减少后,接日本电视台及平台的订单量相对多了起来。

DataEye短剧观察:目前日本短剧的核心受众是哪类人群?

金光国:从我们的观察和调研来看,日本短剧的受众以20到40岁左右的女性为主,占比超过一半,略高于男性受众,不过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在投流阶段,由于部分引流视频带有偏吸引眼球的内容(如“擦边”),通过算法推荐触达的用户中男性比例相对较高,相当于用这类内容“吸引”了更多男性进入观看场景。但进入实际观剧阶段后,从留存率和付费转化来看,女性用户的表现更突出——这也和女性本身对短剧内容的偏好度更高有关,所以女性向作品更受欢迎。这跟手机漫画(条漫)市场很相似。

DataEye短剧观察:目前日本的短剧剧本中,由小说、漫画等IP改编的占比高吗?

金光国:占比不高,日本版权方对版权的要求很高,版权沟通成本也很高,各种条条框框也很多,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说明与解释。所以,现阶段大家都以原创的剧本拍剧比较多,关于IP改编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这其实也反映出日本短剧尚未形成规模和效应——很多IP方不愿意授权版权,因为他们缺乏短剧版权授权的经验,做这类合作很少,还是用传统影视的逻辑来考虑问题。但传统影视的成本高,不符合短剧的逻辑和成本需求,这也说明日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短剧体系。

另外,现在日本很多短剧剧本质量比较一般,所谓的“短剧”其实只是把长剧内容缩短了而已,就是“剧短”。他们虽然也在模仿中国短剧追求更快节奏,但大多停留在想法层面,实际呈现缺乏那种感觉。不过我们一直在专门培养日本本土导演和拍摄团队,而且在培养过程中会要求他们听从我们的指导。

DataEye短剧观察:目前日本本土厂商有哪些布局?是否呈现出追赶中国短剧APP的趋势?

金光国:日本电视台等本土厂商目前更多处于行业了解阶段。他们自身拥有不少IP和制作团队,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参与进来熟悉行业情况,未来可能会考虑布局平台,或是开展海外品牌发行等方向。

日本企业属于慢热型,本土厂商做事情有明确计划,会循序渐进推进。他们认为手机短剧市场有长期发展潜力,会按计划逐步布局,不会因短期市场波动随意调整方向。不过就目前来看,他们肯定还比不上中国的短剧平台,因为在投流等层面投入较少。

整体而言,日本本土厂商仍处于布局初期,对短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而且日本当前的制作环境和体制尚未适配短剧模式,仍是在长剧体系下开展短剧业务,导致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这并非单纯因为人工费用,核心是短剧的成熟体系尚未形成。

二、日本短剧产业链相关情况

DataEye短剧观察:日本短剧的演员主要来自哪些群体,是模特还是传统影视剧演员?

金光国:我们主要和经纪公司合作,演员资源比较好。目前参与短剧演出的演员中,既有来自长剧经纪公司的新人,也有一些比较有名的演员,而且越来越多传统演长剧的演员都开始参与到短剧拍摄中来了。

DataEye短剧观察:今年日本短剧演员的薪酬有上涨吗?

金光国:今年日本短剧演员的薪酬有所上涨,原因是越来越多优秀的演员加入短剧行业。不过在日本,不像中国有资深的短剧演员和已经打出名气的短剧专属演员,日本短剧领域的优秀演员数量还相对较少,所以薪酬标准大多还是依据演员在长剧领域的资历来制定。

DataEye短剧观察:现在演员成本在整部短剧的成本的占比会很高吗?

金光国:占比不算高。日本不像国内存在演员因作品走红就坐地起价的情况,行业有明确行规,薪酬标准比较稳定,大部分情况下会按常规标准提前约定好。一般来说,演员成本在整部短剧成本中的占比约为30%左右。

DataEye短剧观察:目前日本短剧的制作方大概有多少家?大概是什么背景?

金光国:日本的短剧承制方主要分两拨,一拨是华人团队,另一拨是日本团队。日本团队通常更多承接日本平台的短剧业务,华人团队则以承接中国平台的业务为主。我们比较特殊,两边的业务都接——虽然我们是华人团队,但和其他华人团队不同,除了沟通人员以外,我们全程使用日本导演和日本团队进行拍摄。这样我们能把中国短剧特点的优势发挥的同时,也能融入到日本制片资源(演员、场地、主创等),也能利用好日本传统的拍摄资源。但一些华人团队是刚毕业的新人组成的比较多,可能了解中国短剧并且沟通上符合中国平台的意愿,但对日本的制片资源比较弱,不够正规化,打游击战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DataEye短剧观察:能稳定产出项目的大概有多少家?

金光国:目前能稳定产出项目的华人团队大概有3到5家。

DataEye短剧观察:目前制作方与平台的合作以纯承制模式为主吗?除了制作费之外,会涉及后端分成吗?

金光国:目前公司以纯承制为主要合作模式。但这次合作的日本爆款IP项目,由于我们非常看好这个IP的潜力,不仅参与了制作,还参与了投资,这类项目就会涉及后端分成。

DataEye短剧观察:今年日本的传统影视人对短剧的态度有发生一些变化吗?

金光国:今年日本的各大平台、电视台对短剧都很积极,大家都饶有兴趣地去了解。文化产业里向来存在鄙视链,比如电影鄙视电视、电视鄙视网剧、网剧鄙视短剧,这种鄙视链是只考虑作品时的观点,而站在产业角度这是倒过来的。所以,在日本现在这种情况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带着“low”的偏见看待短剧了。

DataEye短剧观察:现在中国厂商去日本拍摄本土短剧,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会踩哪些坑?

金光国:主要有两个踩坑点:

第一个是太相信华人的小团队。因为小团队或许能做出短剧内容,但日本团队擅长的制片上小团队资源不够,经常出现现场的问题,所以经常出现推迟与成本的增加,这种案例很多。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太相信日本的团队。中国的厂商很少跟日本团队直接合作还好,但韩国的厂商跟日本团队直接合作以后,踩了很多坑,因为日本团队不太了解短剧的特点,并且很高傲,你一旦过度信任日本团队,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我们想要的。

三、2年前布局漫剧赛道,下半年计划推出50部漫剧

DataEye短剧观察:你们大概是什么时候入局短剧的?截至目前,参与制作了多少部作品?

金光国:我们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关注短剧领域,2024年1月份正式启动相关业务。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参与制作了30部短剧,在同类团队中,能达到这个制作数量的目前只有我们一家。

DataEye短剧观察:你们团队大概有多少人?

金光国:我们团队规模不算大,有20多个人。但和国内情况不同,在日本我们更多采用外部合作的模式——日本整个社会是以信用体系为基础来维持供应链合作的,就连丰田这样的企业也大量依赖外部合作。

日本非常注重信用体系,合作是否能达成,不是靠“砸钱”就能实现的,没有信用很难建立合作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公司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不会追求“大而全”,所以整体呈现轻资产的状态。我们也是如此,更像是“将军团队”,具体执行环节的“兵”会与其他公司合作,而不是把所有业务都纳入自己公司内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公司在日本能获得不少信任和合作机会。

DataEye短剧观察:你们打造爆款的经验,其他厂商可以借鉴学习吗?

金光国:很难学,因为爆款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自己也希望能持续产出爆款。我们的做法是,先确保专业度——至少做到不出烂片,在此基础上,在各个环节都朝着“卖得好”的目标努力。但最终能否真正成为爆款,更多还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成分。

DataEye短剧观察:您有关注动态漫吗?漫剧是今年的一个风口。

金光国:我们其实已经布局快两年了,只是之前时机还没成熟,但布局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些眉目。和雅文化擅长日本市场发行,漫画和短剧已经有了成功案例,所以,在漫画与短剧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全力以赴做漫剧,目前已经和很多漫画平台、漫画公司建立了合作,计划把他们的漫画内容改编成漫剧,推向国内市场以及日韩市场。在漫剧的AI技术方面,我们也对接了专门的AI团队推进相关工作,同时还在和国内多家漫剧制作公司合作,协助他们进行海外漫剧发行。

DataEye短剧观察:您之前布局的时候,有料到今年会爆发吗?

金光国:肯定想到了。我在文化产业深耕多年,最早是动画片制片人,二十年前就参与制作了中日第一部合拍的《三国演义》动画,之后一直在动画界、漫画界以及中日影视领域积累经验。前年决定布局漫剧,正是因为看到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市场规模比国内大很多,但他们在相关技术应用上比较滞后,而中国在技术迭代上速度很快——这两方面恰好都是我们的强项,能形成互补。

我们公司的定位是手机内容供应商,专注做手机内容已经将近八年,包括手机条漫在内,已经有近百部作品在日本发行,对手机内容市场以及日本人的喜好都有深入了解。日本市场不缺传统漫画,但在手机内容领域存在缺口,无论是手机短剧还是未来的手机漫剧都是如此。

中国在手机内容业态上的发展其实已经领先全球,虽然手机漫画领域稍显不足,但在手机短视频、短剧和漫剧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不过我们不会盲目扩张,还是专注于日韩,借助中国的手机内容的产业优势去开拓日韩这两个市场。

DataEye短剧观察:所以其实你们的规划是在日韩两个市场同时推进真人短剧和漫剧?

金光国:是的,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推进手机漫画,这三者是联动发展的——漫画可以改编为短剧,也能转化为漫剧,三者可以互相联动。我们在这三个领域都较早深耕并形成了积累,目前已与很多日本电视台、日韩平台及漫画公司建立了合作,现在这些优势正逐渐显现。现在我们业务涵盖IP改编权获取、IP改编创作、制作及发行全链条,涵盖手机漫画、手机短剧、手机漫剧这三类内容的布局与运营。

DataEye短剧观察:关于漫剧,您有什么目标吗?

金光国:我们下半年计划至少推出50部漫剧。我们会借助中国的AI制作来推动,还是主攻日韩市场,漫剧的推进效率会比短剧更高。同时,我们还会收大量的短剧、漫剧到日韩发行。

我们此前已通过短剧跟多家日本大型平台、漫画公司建立了合作。在手机条漫和短剧的制作、发行领域,我们已经是头部企业,所以在漫剧领域,我们也有信心快速打开日韩市场。

具体目标分两方面:第一个是合作发行——针对有意愿开拓日韩市场的漫剧公司,我们会与其展开发行合作;第二个是共同开发——我们会联合日本IP方共同开发制作漫剧,同时也会寻找优质的制作公司合作,一起布局中国及日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