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第一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

节日靠故事而流传,端午节也不例外。千百年来,围绕端午节究竟纪念谁?一直有不同的答案,也有多元的说法,这是华夏传统节日的一个共同特点。

端午节最早纪念的人物,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吴国的大将,也是五月初五这一天被逼自刎而死,尸体被抛入胥江,时间要比屈原早200多年。

古代的吴国,就是今天的苏州,如今每逢端午只见伍子胥的影子,却不闻屈原的事迹。吴地的百姓感恩伍子胥对吴国立下的汗马功劳,也惋惜这位被冤屈的忠魂,纷纷在端午祭祀伍子胥,表达一方百姓对这位英雄的崇敬和热爱,成为中国端午节独有的一道人文风景。

与苏州纪念伍子胥不同,在浙江的上虞一带,端午祭祀的人物也不是屈原,而是一位女性曹娥。曹娥是一个孝女,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为巫祝……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曹娥的父亲也是五月初五迎伍神的时候溺亡的,年仅十四岁的曹娥伤心欲绝,沿江寻父,十七天后,寻父未果,自己也投了江,这个行为震惊了当时的人们。自汉武帝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以孝治国,曹娥的行为很切合汉代教化民众的思想,于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奇女子,改舜江为曹娥江,浙江的上虞县令还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孝烈。

从记载上看,自宋到清,历代帝王都对曹娥大肆褒扬,还对曹娥父母赐了封号。今天,上虞还是孝德文化之乡,曹娥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一行为,成为端午彰显东方古国孝道文化的独有表现。

除了以上人物,端午节纪念谁的问题,还有不少说法。有人说是龙的生日,龙始终是端午节的主角,祭龙头、划龙舟、龙舟竞渡,都离不开龙。龙又是华夏民族的图腾,龙的节日就是中华民族的节日。还有人认为:端午节是夏至节,酷夏来临前的恶月恶日就是端午的核心起源。总的来说,源自农耕文明的华夏传统节日,因其地域广阔、风俗多元,“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于是,产生了华夏节日多元起源和多元并存的文化现象,这正是中华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的最大差异。

尽管伍子胥、曹娥都是端午节值得纪念的人物,但是,这两位却没有屈原的影响大,更没有获得更大范围的精神认同。追其原因,还要说其身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伍子胥身上,最遭人非议的是,伍子胥虽然是一位大英雄,有雄才大略,帮着吴国打败了楚国。但为了报父兄之仇,却干了一件让世人发指的事情,将楚平王从墓里挖出来进行鞭尸三百。

虽然私愤泄了,可留下了历史上“不仁”的把柄。在封建各朝代的统治者眼中,伍子胥都不是要树立的“标榜”,他不符合儒家的仁义观、君臣观。所以,在端午文化中,伍子胥的形象被封建正统文化消解掉了,让位给了比他晚200多年的另一个人物——屈原。

而千古孝女曹娥,一个十四岁的少女投江寻父的故事,虽然孝道境界高大,在百姓中有标榜的价值。但与屈原相比,屈原代表的是忠,曹娥代表的是孝,忠大于孝是中国伦理的次序。曹娥的故事固然感天动地,但与一个以身殉国的伟大诗人这样的故事相比,自然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了。

屈原之所以成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成为端午节的形象代言人,是因为在他的身上,国家的兴亡与人民的安康紧密相连,哀民生之艰一直是屈原一生的追求。

作为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一生正气,联齐抗秦,富国强兵,最后却被郑秀、子兰等小人所排挤,惨遭流放。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无数中华仁人志士的精神写照,他的作品《离骚》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灭,屈原在国破家亡中,选择投汨罗江以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殉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这是宋代诗人张耒怀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首佳作,忠魂含冤,国亡身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世的人们。千百年来,屈原这位爱国殉国的君子,不仅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认可,也受到了文人君子的敬仰,对广大民众来说更是无限崇敬。

历代统治者看重的是屈原有一颗爱国忠心,文人君子看重的是屈原的怀才不遇,而广大民众看重的是屈原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端午节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早已深入到华夏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了端午节的一座民族精神丰碑。

在华夏节日谱系中,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是最精彩的,也是中国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在屈原身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五月初五这个中国人的灾难日,有了屈原这样一个乐于为国捐躯的伟大典范,常常能够鼓励民众团结起来、同舟共济、共度时艰、共赴国难,端午节也因为有了屈原这个杰出形象,节日人文得以升华,升腾成为了一个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节日。端午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屈原也因为代言端午,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形象传播,成为华夏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